想要「以酸味為主調」的咖啡,可以選擇輕度烘焙的咖啡;反之,想要「以苦味為主調」的咖啡,則可以選擇較深度烘焙的咖啡。

今天就開始試著着手手沖咖啡的話,沒有咖啡豆可不成事呢。假如你本身對咖啡豆的認識仍在摸索當中,請試試以「烘焙度」、「處理法」、「產地」的考量順序來選購。以下是這三項因素對咖啡的影響:

「烘焙度」(Roast)程度由淺度到深度,決定到底保留哪些風味,塑造出咖啡的主調。想要「以酸味為主調」的咖啡,可以選擇輕度烘焙的咖啡;反之,想要「以苦味為主調」的咖啡,則可以選擇較深度烘焙的咖啡。

圖片來源:UCC COFFEE MAGAZINE

「產地」方面,諸如「種植海拔」、「日照程度」等獨一無二的條件直接決定了咖啡的本質和個性。例如,咖啡的發源地──埃塞俄比亞(衣索比亞)出產的咖啡,多給人酸味佳、香氣濃郁,不過醇厚度較低的印象。

而「處理法」(Process)是指咖啡果實收割之後,把果肉等組織去除,取得咖啡豆的工序。傳統的處理法主要是「水洗」(Washed)或是「日曬」(Natural/Dried),由於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過發酵,因此也會產生出獨有的風味。水洗處理的咖啡多帶有明亮的酸味與果香,而日曬處理的咖啡則口感較濃郁。除此之外,還有結合「水洗」和「日曬」兩者的精製手法和各種新的方法。

為什麼產地不再是選購咖啡的最先考慮

以往在選擇咖啡的時候愛好者們往往先看「產地」,然後確認它的「烘焙度」,最後會參考「處理法」。可是,隨着各咖啡產地的資源條件不斷改善,以及各式各樣新的處理法的出現而有所改變。比方說一杯富有活潑果香、口感清爽的咖啡,往往予人聯想到東非國家的產地,結果卻可能是來自某印尼咖啡種植園的出品,這種情況並不罕見。

所以,在選購咖啡豆的時候,不妨改為「烘焙度」、「處理法」、「產地」的順序。

也就是說,可以先想像一下到底要「酸主調」的「淺度烘焙」還是「苦主調」的「深度烘焙」的咖啡。然後,按照自己更偏好「帶酸的乾淨風味」的水洗咖啡豆,還是「醇厚帶果實風味」的日曬咖啡豆。最後,再逐一探索各不同產地所呈現的個性與特色。